qq技术导航 "有些人毕生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另一些人与生就俱来的东西。而当人生将走到尽头时,也许毕生追求的人得到了所渴望的,而与生俱来的人却失去了他们仅有的。"——鲁迅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我国也不例外。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 出身贫苦,曲折前行 陈永贵出生于1914年,5岁那年他和母亲一起前往大寨生活,这个地方养育了他,也成就了他。因为从幼时开始就在大寨生活,陈永贵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了解,邻里关系融洽,这里的风土人情、淳朴真挚的民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陈永贵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带来的伤害。 陈永贵的家庭情况并不富裕,26岁的他才与贫农的女儿结婚,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结婚非常晚了,同龄人的孩子甚至都开始满街跑了。 因为土地改革,陈永贵及妻子的贫农成分,使他们分到了一大片土地,此后陈永贵开始崛起,加入民兵组织支援前线,走上了为国的人生道路。 1948年陈永贵加入了我党,在建国初期担任大寨村生产委员、党支部书记、农业社主任,这是农民出身的陈永贵实现的第一步大的跨越。 在任职期间,陈永贵不但积极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更是积极主动的为家乡谋发展,提出了治山治水的十年规划,昔阳县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在他的极力倡议下才开办起来的。 陈永贵在基层为大寨的老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实事,使农民们能初步达到自给自足,家家户户基本都能吃饱穿暖。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做到自给自足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斩获殊荣,身居高位 正是因为陈永贵种种优异的表现和傲人的政绩,44岁的陈永贵受邀在建国十周年庆典的时候,登上天安门观礼。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极大的激励了陈永贵的工作热情,此后他持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奋斗着。 从1967年开始,陈永贵实现了他仕途上的第二步跨越,这次不再是在大寨、昔阳县任职,他被提拔担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委书记等职。职位一路高升,陈永贵也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持续的为当地人民谋发展、谋出路。 陈永贵仕途的第三步跨越在1975年,他从地方官员一跃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出访其他国家,处理全国性事务。陈永贵在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上工作了5年,直到1980年已经65岁的"农民总理"陈永贵才请辞了职务,自此不问政事。 人要知进,更要知退,这句话在陈永贵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在祖国日渐昌盛,自己日渐年迈的时候,陈永贵主动请辞,回家过起了赋闲的生活。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永贵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不光自己清正廉明,就连为了避免儿子因为自己的身份得到优待,甚至强行让儿子退伍。 强加阻拦,劝子复员 陈明善是陈永贵的二儿子,当时在陕西省当工程兵,因为表现优秀,领导屡次赞扬并准备提拔他,但却被陈永贵出面阻止了,并且表示不论自己的儿子是否表现优异都不能再继续当兵了。 就这样,陈明善在陈永贵的劝退下,当兵没多久就复员了。复员后的陈明善并没有沾父亲的光谋个一官半职,尽管这在旁人眼中身为陈永贵的儿子享受点特殊待遇是理所应当的事,这是他出生在这个家庭中应该享受到的福利,但是向来如此便对吗? 陈明善自从复员之后就一直待在自家的工厂中工作,后来1986年陈永贵去世后,工厂很快就倒闭了。陈明善在家待业了一段时间后,才又找到新的工作,过着普通而又平凡的一生,与父辈的功勋相差甚远。 如果当初陈永贵没有横架阻拦,陈明善在部队中是不是早已身居高位了呢?可能已经错过的机遇无法假设结果,可能这便是陈明善的命吧,是他作为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儿子必须要做出的牺牲。 陈明善的一生不免让人唏嘘,别人是生来因为家世显赫所以有富足的物质条件和数不完的特权,而到了陈明善这,反而要为此放弃自己喜欢的生活。陈永贵在这件事上却看得非常明白:尽管自己不打招呼,只要旁人知道陈明善是自己的儿子,免不了对其进行优待。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陈永贵的一生波澜起伏,从农民做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或许比起儿子荣耀加身,他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平安健康的度过一生吧。可惜事实难料,复原后工作的工厂后来倒闭,堂堂副总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还当过一段时间下岗工人。 有的人生来就拥有很多东西,有的人生来就一无所有,可结局往往是拥有很多的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的盆满钵满。拥有什么、未曾拥有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守住它。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