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网 文/木舒 辣笔小尖椒专栏作者 人的悲欢真不相同。 古有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 今有某大某华附中的人说:“我们也很辛苦。” 辛苦肯定辛苦,毕竟人间实苦嘛!我认证。 但狗的是出生就在罗马的人,还要指责那些出生就是牛马的人:你嫉妒的样子真恶心。 最近网络上,割裂的年轻人,开启了自相残杀。 一毕业于某大附中的博主,回母校拍了段视频,让我等“草民”,认清世界的参差。 你的高中每天天没亮起床,星月高挂才回家,试卷堆成山,作业做不完,音体美老师永远生病。 而我的【顶级】高中,走班制没课表没班主任,不用穿校服,允许谈恋爱,午餐披萨、意面,还有专门的休息室。 击剑课、沙画课、3D打印、服装设计,还有篮球杯、足球杯、戏剧节、舞蹈节...... 重点是:清北率10%,一本率99%! 羡慕吗?嫉妒吗? 有本事你也来某大附中啊! 这一段视频,让我等“草民”嫉妒的样子很丑陋,感慨出生在罗马的人的人生真爽啊! 这下把他们惹急了! 虽然我发的是我们很爽的视频,但我想要的回应不是这个啊! 你们怎么能说我们是“既得利益者”呢???透过这个视频,你们看不到我们有多努力吗? 我们堂堂市级重点高中,能上清北的不到10%!竞争压力多大啊!我们需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劳资让你看看其他省的录取率。 后来又出现了个妹妹: 我认识个白富美妹妹双国籍,国际班,能直升清华,有特权,但人家善良又努力。 而你们这群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只会叫嚣不公平,字里行间透露着让我恶心的嫉妒。 这拜高踩低,让人咋舌。 等等?双国籍?中国可不承认双国籍!清华附中国际班全是双国籍? 妹妹话可不能乱说,你这是要做吹哨人啊? 我去查了一下,人家是国际部和国际学校。国际部是招收外籍学生,国际学校是招收准出国的学生..... 虽然说也有一些富豪钻空子,搞个外籍然后考国内大学享受分数差的便宜,但这种“全是双国籍”是不是不仅是制造对立,更是造谣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份无知的优越感让人咋舌。 让我不由得想起姜云升的《芸芸众生》: 远渡重洋的学生以为把世界认清 却对楼下睡花坛的流浪者感到震惊 充满优越感和自信,还以为没有过错 大言不惭的指责对方,是自甘堕落 这个世界真的很参差啊! 不想骂他们,就是觉得可悲。 往上数几代人的积累,让如今阶级分裂。 出生在这样家庭的既得利益者,出生就拥有了资源,这些资源保证了,他们只需要努力,就能有收获。 所以他们比普通人更觉得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这也让他们觉得,你们这些“失败者”,就是因为自己或是父母懒惰、愚蠢、不够努力。 他们无法对弱者有共情能力,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 那些自己轻而易举获得的“既得利益”,有多重要。 那是多少人终其一生也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01 我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小县城。 一路读的是我那里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但即使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每年能考上一个清华、北大,都是全县的骄傲了。 你们在想是清华还是北大,觉得末流985都是失败时,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早在中考时,就因为名额问题被划向了高职和中专。更多的人,拼尽全力为的不过是考上一个普通二本。 是他们蠢吗?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很多时候,他们比你更努力,只是没有你们幸运。 就在我觉得每天7点上早自习,9点40下晚自习,每周休息一天很痛苦时,我的朋友在一所私立高中,她们4点起床,5点上早自习,晚上10点下课,一个月休半天...... 就在我备战艺术统考,坐在小马扎上,拿着画笔一画就是一整天时,一个广场之隔的理科生朋友从窗口对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他们就连下课的十分钟,都是在班里刷题。 就在我们都在哀叹着太苦逼时,乡镇上的某个学校,有些孩子,上着上着,学校没了...... 当我听闻有的学校每天都有体艺活动时,我想到了我们唯一的一节体育课,都还是日常被侵占。 当我看到高考题上写着“共享单车”时,我想到的是县城里的孩子,别提共享单车,连地铁都没见过。 当我看到江苏142名保送生名单里,南外语言一所学校占123人时,想到的是当初我们一个县也没有一个外教,多的是带着口音的英语老师...... 当我看到大城市里,一家几口为了小孩的教育殚精竭虑时,想到的是当初我们班中有一半学生,和父母每年可能只能见上一次...... 当我看到别人都靠着各种竞赛走保送之路时,想想我们当时连竞赛是什么都不知道,而学校,可能也没有能辅导竞赛的老师。 没有恶意,在北上广,老师可能都是一流大学的硕士、博士起步,但在小县城,幼儿园小学,到处都是初中毕业就转师范的老师。 没有恶意,我真觉得“素质教育”太可恶,因为不改变选拔模式的话,素质教育就是个流氓,我更愿意叫他“富人教育”。 谁不知道什么击剑、戏剧、艺术节好,全面发展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你见过有几个普通县中扎堆去学北大附中教育模式的? 他们更愿意去学习衡水。 因为他们知道,哪一个对普通群体成功逆袭更现实。 02 当然,谁也不能否定顶尖学校孩子的努力,但他们也得承认:他们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努力。 优渥的家庭条件、优质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宽松的大学录取名额、更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更宽阔的眼界...... 这些,既定得利者不愿拿来背书的,哪一个不是“小镇做题家”们梦寐以求的? 生来得到这些,是幸运,也是投胎的本领。 但倘若你一边享受着这些,一边还骂着别人“谁叫你祖宗不努力”,“只会做题的小镇做题家”,就真的就大可不必。 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特权,而仅仅是公平!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到:每当您想批评别人时,请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优势。 倘若你只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自己的幸运,那我觉得你口中所谓的素质教育,也挺失败的。 倘若你看到的只是做题家的“嫉妒”,而看不到背后的不公平,那也挺悲剧的。 因为你们做不到共情,或者说,骨子里还是高高在上,不屑共情。 如果素质教育不能让你愿意帮助别人,那请你也学会共情,如果共情也学不会,那至少也请学会闭嘴。 安静地享受这一切,就不要再来制造阶级对立引起焦虑了。 毕竟现在,大家已经够卷了! 毕竟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可能再努力,也无法逆袭了!!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